吉林省虹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明确企业中环保等相关部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职责,规范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吉林省虹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防控和应急反应能力,将突发环境事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维护社会稳定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编制本预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1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1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6.2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7)《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
(8)《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4年12月29日,国办函[2014]119号);
(9)《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10)《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
(11)《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保部第1号);
(12)《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
(13)《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第4号);
(14)《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第77号);
(15)《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第98号);
(16)《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应急手册》;
(1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2号);
(18)《吉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第二版);
(19)《吉林省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吉环办字[2012]8号);
(20)《吉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吉环建字[2013]9号);
(2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
(22)《关于加快推进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备案工作的通知》(长环管[2013]15号);
(23)《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
(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4)《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腐蚀性鉴别》(GB5085.1-2007);
(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急性毒性初筛》(GB5085.2-2007);
(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易燃性鉴别》(GB5085.4-2007);
(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GB5085.7-2007);
(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11)《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2007);
(1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
(1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16)《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17)《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1190-2009);
(18)《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1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20)《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
(1)《吉林省虹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2)《关于吉林省虹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农环审[2016]118号);
(3)《吉林省虹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处理 7000吨废乳化液、750吨废酸、750吨废碱、8万只废油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关于吉林省虹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处理 7000吨废乳化液、750吨废酸、750吨废碱、8万只废油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农环审[2018]23号);
(5)《吉林省虹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扩建项目(二期)环境影响报告书》;
(6)《关于吉林省虹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扩建项目(二期)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长环建(2019) 18号);
(7)本公司各部门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
本预案适用于吉林省虹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现有规模处理能力在生产、贮存、运输危险物质过程中所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不包括此预案备案后发生的改扩建装置,若公司内部应急小组人员变更、现有生产装置、应急物资及设备变更等情况下,本单位安全环保部相关人员需及时修订预案。
根据《危险化学品名录》中相关内容,本厂区危险废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源基本情况,本厂可能的环境污染事件分为三类:
(1)大气污染事件;
(2)水污染事件
(2)土壤污染事件。
按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4年12月29日)中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级。
表1-1 事故分级
事故分级 | 危害程度 |
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 |
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
较大环境事件(Ⅲ级) |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
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
本预案体系是由吉林省虹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求,针对公司的现有规模制定吉林省虹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本预案包括综合环境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
根据实际需要和形势变化,当发生I 级、II 级突发环境事件时须向省环保部门、市以及地方政府报告,同时向同级政府报告,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相应地方应急预案。同时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同农安经济开发区相应应急预案联动。
公司在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事故状态下,以人为本,尽量保护环境,减少财产损失。
吉林省虹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始建于2017年,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经济开发区西区广建路1号(烧锅镇革新村),关于本单位的基本情况详见表2-1。其地理位置详见图2-1。
表2-1 本企业基本情况汇总表
单位名称 | 吉林省虹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单位地址 |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经济开发区西区广建路1号 | 所在市 | 长春市 |
单位性质 | 私企 | 所在街道 | 广建路 |
法人代表 | 欧阳嘉鹏 | 联系电话 | 15204310007 |
机构代码 | 91220106309956625U | 经度坐标 | 125°02’34.32‘’ |
联系人 | 欧阳嘉鹏 | 纬度坐标 | 44°00’43.03‘’ |
联系人邮箱 | hongxinhbkj@163.com | 联系电话 | 15204310007 |
本单位的环保手续情况见表2-2。
表2-2 环评批复要求及落实情况一览表
序号 | 批复内容 | 落实情况 |
农环审[2016]118号《吉林省虹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2016年11月) | ||
1 | 加强施工阶段环境管理,采取防治扬尘措施,减轻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消声减振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防止噪声影响;妥善处理产生的固体废物。 | 目前厂区内办公楼及厂房已建设完成,已落实施工期相关环境管理和措施。 |
2 | 本项目运营期,首选低噪声的生产设备,对产生噪声较大的设备必须采取车间封闭,设备安装时应采取减震、消声和隔声措施,厂界噪声必须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区标准要求。 | 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线未建设,不涉及营运期噪声影响。 |
3 | 本项目冬季采用电采暖,不新建燃煤锅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采取在产尘点设置集气装置,并配套安装布袋除尘设施处理,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相关标准要求。 | 企业已建设电锅炉,为职工冬季采暖, 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线未建设,不涉及营运期粉尘影响。 |
4 | 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排放防渗污水池,采取一体化成型设备处理,定期清掏,用作农肥。 | 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
5 | 本项目所产生的生活垃圾、渣土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理,不合格产品、布袋除尘收集的粉尘回收重新回用于生产,废包装物售于废品收购站。 | 生活垃圾由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未建设生产线,无生产工艺固体废物。 |
农环审(2018) 23号《关于吉林省虹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处理 7000吨废乳化液、750吨废酸、750吨废碱、8万只废油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2018年2月17日 | ||
1 | (一)本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应加强在装修及地面防渗过程中产生的施工扬尘、噪声、固废、施工废水等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避免产生环境污染影响和危害。 | 在装修及地面防渗过程中已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2 | (二)木项目运营期所产生的废水主要为低浓度废水(生活废水、餐饮废水、地面冲洗废水、化验室废水)及生产工艺废水。低浓度废水直接进入企业自建的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生产工艺废水属于高浓度废水,进入废乳化液处理系统进行预处理后,再进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污水经污水站处理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过渡期废水外运至长春一汽综合利用股份有限公司,不得直接排放至新凯河;待烧锅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后,经区域管网截流进入烧锅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新凯河。 | 企业未建设食堂,低浓度废水(生活废水、地面冲洗废水、化验室废水)直接进入企业自建的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生产工艺废水属于高浓度废水,进入废乳化液处理系统进行预处理后,再进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目前外送至长春一汽综合利用股份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
3 | (三)本项目冬季采暖及生产用热采用电加热方式。食堂油烟经油烟净化处理后,符合《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规定的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经风机引致烟道排放。工艺废气(非甲烷总烃),在设备上方设置集气罩,收集后的废气,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必须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CB16297-1996)中二級标准要求后,通过15米高的排气筒排放。恶臭气体,收集并经活性炭吸附处理除臭净化后,必须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級标准要求,经15米高的排气筒排放。 | 本项目冬季采暖及生产用热采用电加热方式。无油烟。工艺废气(非甲烷总烃),在设备上方设置集气罩,收集后的废气,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CB16297-1996)中二級标准要求后,通过15米高的排气筒排放。恶臭气体,收集并经活性炭吸附处理除臭净化后,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級标准要求,经15米高的排气筒排放。 |
4 | (四)本项目主要噪声源为泵类、风机等设备,采用低噪音设备,做好设备基础减震,采用隔音及消音性能好的材料,加强厂区环境绿化等措施,厂界嗓声必须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 | 已落实,厂界嗓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 |
5 | (五)本项目所产生的一般固体废物中的餐厨垃圾委托有资质单位清运处理,职工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污水站过滤系统产生的废活性炭和石英砂定期清运至填埋场填埋处理。危险废物中的过滤滤渣、蒸馏釜残、含油污泥、废油、废活性炭、含酸、碱杂质、实验室废液等必须按危险特性分类收集,处理前,必须贮存在按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建没的危废暂存间内,定期送有资质的单位处理。污泥经鉴别确定属性后,按相关规定贮存、处置。 | 职工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废水过滤系统会产生废活性炭和石英砂,定期送至一般固体废物填埋场填埋处置;废碱预处理单元产生碱渣、废酸预处理单元产生酸渣、废气处理设施处产生废活性炭、油水分离产生的废油、蒸馏釜残、废油处置产生过滤废渣、废乳化液预处理产生含油污泥、化验室废物、污水站生化污泥,这些废物均属于危险废物,均暂存至危险废物暂存间,并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吉林省固体废物处理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处理 |
农分局验[2019]27号 | ||
1 | 加强对环保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保证设施的稳定运行,确保达标排放。 | 各项环保措施稳定运行 |
2 | 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确保固体废物及时得到有效处置。 | 固体废物妥善处置,不产生二次污染。 |
3 | 由农安县环境保护局合隆分局负责该项目运营期日常环境监管。 | 由农安县环境保护局合隆分局负责该项目运营期日常环境监管 |
长环建(2019) 18号《关于吉林省虹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扩建项目(二期)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 ||
1 | 按照以新带老原则,须设置初期雨水池,初期雨水与生活污水进入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废水必须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后,经厂区管网及市政下水管网排入烧锅镇污水处理厂。废桶清洗液必须外运至长春市一汽综合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 已落实。设置初期雨水池,初期雨水与生活污水进入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烧锅镇污水处理厂。废桶清洗液外运至长春市一汽综合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
2 | 生产中产生的颗粒物、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二甲苯经集气罩收集处理后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CB16297-1996)表二中二級标准要求后经不低于15米排气筒排放,未经收集的废气达到《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表A.1中排放限值的要求后排放。 | 已落实。生产中产生的废气经不低于15米排气筒达标排放。 |
3 | 采取隔声、减振措施,避免噪声污染,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要求。 | 已落实。采取了隔声、减振措施。 |
4 | 妥善处理处置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应符合相关要求,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 | 已落实。妥善处理处置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 |
5 | 严格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防止泄露和火灾等风险事故的发生。 | 已落实。 |
本项目依托现有厂区办公楼、厂房1和厂房2,厂房1作为库房,厂房2为生产车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原辅材料暂存区域、生产区及配套辅助区域等。详细构筑物情况详见表2-3,所在位置详见附图。
表2-3 主要构筑物及生产设备一览表
序号 | 建筑名称 | 占地面积m2 | 建筑面积m2 | 层数 | 高度m | 规格m(长×宽) |
1 | 办公楼 | 656.448 | 1981.06 | 三层 | 13.25 | 42.08×15.6 |
2 | 厂房1 | 2585.18 | 2585.18 | 一层 | 9.9 | 79.29×32.77 |
3 | 厂房2 | 3770.26 | 3770.26 | 一层 | 9.9 | 51.6×65.6 |
4 | 锅炉间 | 64 | 64 | 局部 | - | 8×8 |
5 | EBS废料区 | 60 | 60 | 局部 | - | 6×10 |
6 | EBS成品区 | 60 | 60 | 局部 | - | 6×10 |
7 | 废油储存区 | 60 | 60 | 局部 | - | 6×10 |
8 | 废有机溶剂储存区 | 40 | 40 | 局部 | - | 5×8 |
9 | 有机溶剂成品储存区 | 40 | 40 | 局部 | - | 5×8 |
10 | EBS生产区 | 600 | 600 | 局部 | - | 20×30 |
11 | 废有机溶剂生产区 | 40 | 40 | 局部 | - | 5×8 |
12 | 废乳化液、废酸、废碱、废油桶生产及污水处理区 | 350 | 350 | 局部 | - | 10×35 |
13 | 水泵房 | 32 | 32 | 局部 | - | 4×8 |
14 | 废油桶储存区 | 336 | 336 | 局部 | - | 12×28 |
15 | 废酸储存区 | 40 | 40 | 局部 | - | 5×8 |
16 | 废碱储存区 | 40 | 40 | 局部 | - | 5×8 |
17 | 废乳化液储存区 | 464 | 464 | 局部 | 16×29 | |
18 | 危险废物暂存间 | 40 | 40 | 局部 | 5×8 |
吉林省虹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原辅材料详见2-4。
表2-4主要原辅材料消耗、中间产物及燃料消耗
序号 | 名 称 | 单位 | 数量 |
1 | 废乳化液 | t/a | 7000 |
2 | PAM | t/a | 1.5 |
3 | PAC | t/a | 21 |
4 | CaCl2 | t/a | 36 |
5 | 废酸 | t/a | 750 |
6 | 废碱 | t/a | 750 |
7 | 废油桶、化工桶、漆桶 | - | 8万只 |
8 | 煤油 | m3/a | 290.5 |
9 | 漆渣 | t/a | 2560 |
10 | 涂装废水处理污泥 | t/a | 2560 |
11 | 含油污泥 | t/a | 480 |
12 | 乳化液污泥 | t/a | 400 |
13 | 废蜡 | t/a | 400 |
14 | 废胶 | t/a | 320 |
15 | 带胶PVC废弃物 | t/a | 320 |
16 | 废活性炭 | t/a | 320 |
17 | 废弃包装物/含油过滤纸/油毡/油抹布 | t/a | 320 |
18 | 锯末 | t/a | 353.5 |
(一)项目生产工艺流程说明
本项目回收的废酸废碱需设置酸碱储罐用于沉淀酸碱废液中杂质,除杂后作为废乳化液处置的药剂。本项目废油桶清洗采取全自动清洗工艺,先后经过两次煤油的清洗,清洗过程收集的废油进入废油减量化处置系统,本项目废油减量化处置采用加温沉降方法处置废油,经预处理-蒸馏、油水分离等工序得到混合油剂,废油暂存至废油储罐;废油减量化处理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含油废水进入废乳化液处理系统,与废乳化液一起经破乳-隔油-气浮等预处理系统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污水处理站经“SBR生化+活性炭过滤+石英砂过滤”处理达标后纳管排放。
具体本项目废弃资源总体工艺流程及组成见图2-1。
溶剂回收采用间歇蒸馏工艺,经过化验室分析后的废有机溶剂通过泵输送至原料溶剂桶,检查电源、气源、管路、阀门等各部件是否正常。在确定正常之后,进行溶剂处理工作。启动自动进料泵,执行加料程序,废溶剂通过防爆气动隔膜泵抽送,经进料阀至溶剂回收桶槽内,自动加料至满液位,此时防爆气动隔膜泵手动停止工作,停止加料。加料完毕后,打开机器电源启动机器程序后机器将自动进入回收程序,通过程序控制器,按预设的时间、温度来进行废溶剂的回收工作。溶剂在回收机中加热至沸点,溶剂挥发,利用真空减压装置再蒸发釜中形成负压,有利于节约能源,加快溶剂中,残渣留在回收机中。蒸发的溶剂与空气在回收机左侧的冷凝系统中进行间接,由气态变为液态,真空减压装置内的真空泵将冷凝的溶剂泵入真空减压装置,回收后干净溶剂储存在真空减压装置内,利用防爆气动隔膜泵将干净的溶剂向外做定量输送。回收机自动关机后,打开手控排渣阀,残渣从回收桶排放至准备好的容器中。工作结束,可以开始下一个循环回收的工作。
(二)危险物质储存方式
涉及危险物质的生产装置及储存方式情况见表2-5。
表2-5 项目危险物质涉及的生产装置及储存方式汇总表
序号 | 名称 | 生产装置 | 储存方式 | ||||
桶 | 罐 | 池 | 坑 | 槽 | |||
1 | 废酸 | 废酸桶 | √ | ||||
2 | 废碱 | 废碱桶 | √ | ||||
3 | 废乳化液 | 废乳化液桶、罐 | √ | √ | |||
7 | 油泥 | 污泥槽 | √ | ||||
8 | 废油 | 废油桶 | √ | ||||
9 | 煤油 | 煤油桶 | √ | ||||
10 | 废油 | 废油桶 | √ | ||||
11 | 废有机溶剂 | 废有机溶剂桶 | √ | ||||
12 | 有机溶剂成品 | 有机溶剂桶 | √ |
(一)企业污染物排放统计及污染治理措施情况
全厂污染物排放及污染治理措施情况统计情况详见表2-6。
表2-6 全厂污染物排放情况表
污染物 类别 | 污染物种类 | 全厂排放总量 (t/a) | |
废水 | COD | 4.321 | |
BOD5 | 2.446 | ||
NH3-N | 0.209 | ||
SS | 3.457 | ||
石油类 | 0.236 | ||
废气 | 有组织废气 | 苯 | 0.003 |
甲苯 | 0.004 | ||
二甲苯 | 0.027 | ||
非甲烷总烃 | 0.450 | ||
粉尘 | 0.023 | ||
氨 | 0.03 | ||
硫化氢 | 0.033 | ||
无组织废气 | 苯 | 0.004 | |
甲苯 | 0.006 | ||
二甲苯 | 0.040 | ||
非甲烷总烃 | 0.570 | ||
粉尘 | 0.250 | ||
氨 | 0.0225 | ||
硫化氢 | 0.011 | ||
固体废物 | 职工生活垃圾 | 5.0 | |
污水处理站生化污泥 | 0 | ||
实验室废液 | 0 | ||
废水过滤 废活性炭 | 2 | ||
废石英砂 | 2 | ||
过滤废渣 | 0 | ||
蒸馏釜残 | 0 | ||
含酸杂质 | 0 | ||
含碱杂质 | 0 | ||
含油污泥 | 0 | ||
废油 | 0 | ||
废气净化废活性炭 | 0 | ||
破损废包装油桶 | |||
筛选废物 | 0 | ||
釜残 | 0 | ||
破包装袋 | 0 | ||
废溶剂 | 0 | ||
漆渣 | 0 | ||
粉尘 | 0 |
由于原料均为场外汽车、罐车运输,因此针对物料运输过程可能产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采取具体措施及应急准备见表2-7。
表2-7运输单元预防措施及应急准备
风险因素 | 形成事故原因 | 治理措施 | 应急准备 | |
液体物料 | 废乳化液 | 交通事故导致罐车泄漏 | 1.立即用沙土构筑围堰; 2.立即将泄漏出的废液收集至空桶、槽车等容器中。 | 1.运输车备有铁锹空桶回收废液; 2.沙土; 3.地方救援通讯录。 |
废酸泄漏 | 1.立即用沙土构筑围堰; 2.立即将泄漏出的废液收集至空桶(防腐蚀)等容器中; 3.地面残液用NaCO3中和,然后用脱脂棉吸附;将吸附后的脱脂棉及污染的土壤收集好,送瑞曼迪斯处置。 | 1.运输车备有铁锹、空桶回收磷酸; 2.沙土、NaCO3、脱脂棉等; 3.地方救援通讯录。 | ||
废碱泄漏 | 1.立即用沙土构筑围堰; 2.立即将泄漏出的废液收集至空桶等(防腐蚀)容器中; 3.地面残液用草酸中和,然后用脱脂棉吸附;将吸附后的脱脂棉及污染的土壤收集好,送瑞曼迪斯处置。 | 1.运输车备有铁锹、空桶回收磷酸; 2.沙土、草酸、脱脂棉等; 3.地方救援通讯录 | ||
废油泄漏 | 1.立即用沙土构筑围堰; 2.立即将泄漏出的废液收集至空桶等(防腐蚀)容器中; 3.地面残液用草酸中和,然后用脱脂棉吸附;将吸附后的脱脂棉及污染的土壤收集好,送瑞曼迪斯处置。 | 1.运输车备有铁锹、空桶回收磷酸; 2.沙土、草酸、脱脂棉等; 3.地方救援通讯录 | ||
废有机溶剂泄漏 | 1.立即用沙土构筑围堰; 2.立即将泄漏出的废液收集至空桶等(防腐蚀)容器中; 3.地面残液用草酸中和,然后用脱脂棉吸附;将吸附后的脱脂棉及污染的土壤收集好,送瑞曼迪斯处置。 | 1.运输车备有铁锹、空桶回收磷酸; 2.沙土、草酸、脱脂棉等; 3.地方救援通讯录 | ||
有机溶剂成品 | 1.立即用沙土构筑围堰; 2.立即将泄漏出的废液收集至空桶等(防腐蚀)容器中; 3.地面残液用草酸中和,然后用脱脂棉吸附;将吸附后的脱脂棉及污染的土壤收集好,送瑞曼迪斯处置。 | 1.运输车备有铁锹、空桶回收磷酸; 2.沙土、草酸、脱脂棉等; 3.地方救援通讯录 |
1、地理位置
农安县位于吉林省中部,位于东经124°32′—125°45′和北纬43°54′—44°56′之间,海拔145-300m之间,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幅员面积5400km2,约占长春地区总面积的27.9%,农安南依长春市,北靠松原市,东接德惠市,西邻长岭县和公主岭市相连,南北最长达114.7km,东西最宽达98km,幅员面积5268km2。
烧锅镇位于农安县南部,距县城60千米。面积144平方千米,人口27173人。辖1个居委会,东风、东兴、革新、互助、齐心、前进、胜利、天兴、团结、新城、跃进、中兴、新兴、新立1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烧锅店。长(春)白(城)西线公路过境。本项目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经济开发区西区广建路1号(烧锅镇革新村)吉林省虹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内,地理位置详见图3-1。
2、气象水文
1)气象
农安县自然区划属东部季风区中温带半湿润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全年盛行西南风,冬季多刮北风或西北风。年平均风速为2.4米∕秒,最大风速为26米∕秒,大风天气多出现在3月下旬至五月末,平均风速5.5米∕秒。
农安县多年平均气温4.6℃,有效积温2800℃,平均降水量为507.7毫米,总降水量约27亿立方米。雨量分布有东南向西北递减,最大平均距离仅80公里。而雨量相差125毫米,变化幅度25%;降水量年际变化大,丰水年比枯水年高43%;雨量分配多集中在6月至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降水自东南向东北逐渐减少,相差100.0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0.0毫米。
2)水文
地表水体主要为新凯河与太平池水库,其中新凯河为第二松花江水系伊通河最大支流,有南北两源。主源为山溪性河流,伊通县景台镇放牛沟、沙贝屯发源的两条溪流在景台镇景台村以南汇合,北流数公里与发源于前景杂铺的另一条溪流汇合。北源发源于抚长高速旁的孙家台。南北两源沿途截引水工程都较多,至京哈铁路范家屯铁路桥处汇合。流经公主岭市、长春市、农安县,在华家乡乡郑大壕东入伊通河,河道总长113.7 km,流域面积2 289 km²,平均比降0.5‰。太平池水库为新凯河支流翁克河中下游的一座大型平原水库,坝址位于吉林省农安县龙王乡太平池村附近,北距农安县城50千米,西距长春市区37千米,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总库容2.01亿立方米,调洪库容为1.47亿立方米,兴利(正常)水位183.73米,兴利库容(蓄水量)为5700万立方米,相对占地34.3平方公里。
本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下径流补给。地下水流向由西南向东北,多年水位变幅平均值3 m,最高水位出现在7~8月份,最低水位为12月至翌年的3月份。潜水具有自由水面,埋深1.5~5 m。
3、区域地质构造
在燕山和喜山构造运动下,使本区产生北东向为主的褶皱与断裂构造。
褶皱:以农安县向斜为首,居于县区中部,轴线北东,两翼倾角1-7度,边缘受局部隆起构造影响,岩层斜角度变陡,裂隙发育。较小的烧锅向斜分布于本区,轴线呈北东展布。
断裂构造:在区内极不发育,构造线北东向,断裂延伸长度小,破碎带窄,多产生于泥质岩层中。
本单位周边区域社会关注区情况见表2-8(该社会关注区具体指居民点、自然村、学校、机关等),其具体位置详见附图。
表2-8公司周围环境保护目标调查情况
序号 | 区域名称 | 距离m | 所在方位 | 人口(人) | 联系方式 |
1 | 李景阳 | 90 | SE | 500 | 由农安县政府通知83212345 |
2 | 福增店 | 320 | SW | 1000 | |
3 | 史家窝堡 | 2000 | NW | 660 | |
4 | 东风村 | 1800 | N | 210 | |
5 | 西南屯 | 1400 | NW | 320 | |
6 | 义合堡 | 1600 | W | 460 | |
7 | 东兴屯 | 1500 | S | 300 | |
8 | 东晏家油坊 | 1870 | SE | 520 | |
9 | 西晏家油坊 | 1900 | SE | 600 | |
10 | 二十家子 | 3400 | NE | 580 | |
11 | 别家营子 | 4400 | NE | 200 | |
12 | 小孤家店 | 4800 | E | 180 | |
13 | 南万山堡 | 2900 | S | 520 | |
14 | 马守忠 | 3800 | ES | 380 | |
15 | 八门于家 | 4500 | WS | 450 | |
16 | 烧锅镇 | 2600 | WS | 27000 | |
17 | 长春东方职业学院 | 2700 | WS | 600 | |
18 | 新立村 | 2800 | WN | 300 | |
19 | 东南屯 | 3900 | WN | 260 |
3 环境风险源及环境风险评价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源基本情况调查,辨识项目危险源具体风险源分析及环境风险评价如下。
根据本单位生产工艺流程与物料储存场所,将厂区共划分3个环境风险评价单元,见表3-1。
表3-1 风险源单元划分表
序号 | 单元名称 | 主要环境风险事故 | ||
1 | 储存 单元 | 废乳化液暂存区 | 废乳化液 | 废乳化液泄漏 |
废碱暂存区 | 废碱 | 废碱泄漏 | ||
废酸暂存区 | 废酸 | 废酸泄漏 | ||
废油存储区 | 废油 | 废油泄漏 | ||
废有机溶剂存储区 | 废有机溶剂 | 废有机溶剂泄漏 | ||
有机溶剂存成品区 | 有机溶剂 | 有机溶剂泄漏 | ||
危险废物暂存区 | 油泥 | 油泥泄漏 | ||
2 | 生产 单元 | 废乳化液储罐 | 废乳化液 | 废乳化液泄漏 |
油桶清洗 | 废油 | 废油泄漏 | ||
煤油 | 煤油泄漏 | |||
废碱桶 | 废碱 | 废碱泄漏 | ||
废酸桶 | 废酸 | 废酸泄漏 | ||
3 | 运输 单元 | 运输单元 | 危废运输车 | 运输危废发生泄漏、火灾 |
本项目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的环境污染事件类型及等级详见表3-2。
表3-2 事故状态下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事故情况
单元 名称 | 介质 | 贮存方式 基本情况 | 形成事故原因 | 事故后果/分类 /分级 |
废乳化液暂存区 | 废乳化液 | 桶装 | ①储存容器内物质泄漏 | 泄漏/水污染/Ⅲ-Ⅳ级; |
废碱暂存区 | 废碱 | 桶装 | ①储存容器内物质泄漏 | 泄漏/水污染/Ⅲ-Ⅳ级; |
废酸暂存区 | 废酸 | 桶装 | ①储存容器内物质泄漏 | 泄漏/水污染/Ⅲ-Ⅳ级; |
废油存储区 | 废油 | 桶装 | ①储存容器内物质泄漏 | 泄漏/水污染/Ⅲ-Ⅳ级; |
废有机溶剂存储区 | 废有机溶剂 | 桶装 | ①储存容器内物质泄漏 | 泄漏/水污染/Ⅲ-Ⅳ级; |
有机溶剂存成品区 | 有机溶剂 | 桶装 | ①储存容器内物质泄漏 | 泄漏/水污染/Ⅲ-Ⅳ级; |
危险废物暂存区 | 油泥 | 桶装 | ①储存容器内物质泄漏 | 泄漏/水污染/Ⅲ-Ⅳ级; |
废乳化液储罐 | 废乳化液 | 储罐 | ①储罐内物质泄漏 | 泄漏/水污染/Ⅲ-Ⅳ级; |
废油桶 | 废油 | 桶装 | ①储存容器内物质泄漏以及泄漏引起的火灾事故; ②泄漏物质遇明火导致发生火灾 | 泄漏/水污染/Ⅲ-Ⅳ级; 火灾/水污染和大气污染/Ⅲ-Ⅳ级; |
煤油桶 | 煤油 | 桶装 | ①储存容器内物质泄漏以及泄漏引起的火灾事故; ②泄漏物质遇明火导致发生火灾 | 泄漏/水污染/Ⅲ-Ⅳ级; 火灾/水污染和大气污染/Ⅲ-Ⅳ级; |
废碱桶 | 废碱 | 桶装 | ①储存容器内物质泄漏 | 泄漏/水污染/Ⅲ-Ⅳ级;
|
废酸桶 | 废酸 | 桶装 | ①储存容器内物质泄漏 | 泄漏/水污染/Ⅲ-Ⅳ级;
|
运输单元 | 危险废物 | 桶装 | ①储存容器内物质泄漏 ②储存容器内物质泄漏以及泄漏引起的火灾事故; ③泄漏物质遇明火导致发生火灾 | 泄漏/水污染/Ⅲ-Ⅳ级; 火灾/水污染和大气污染/Ⅲ-Ⅳ级; |
本企业涉及的主要环境风险物质危险性详见表3-3。
表3-3 主要危险物质特性数据一览表
序号 | 污染物 | 人体健康危害 | 植被 危害 | 动物(大鼠)危害 |
1 | 硫 酸
|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 | 硫酸属强酸,会破坏土壤的酸碱度,会造成植被的大量死亡 | 急性毒性:属中等毒类。硫酸蒸气和烟雾吸入可刺激和烧伤上呼吸道粘膜,损伤支气管和肺脏。其腐蚀性可致组织局限性烧伤和坏死。接触皮肤,可致皮肤损伤。 大鼠经口LD50 (mg/kg): 2140 大鼠吸入LC50(mg/m3): 510mg/m3,2小时 小鼠吸入LC50(mg/m3): 320mg/m3,2小时 家兔经眼:1380μg ,重度刺激 亚急性与慢性毒性:牛长期每天摄入含硫酸的饮水(剂量110~190mg/kg),出现疲乏,外观极度衰弱,以致转入死亡。狗长期摄入含硫酸(115mg/kg)饮水,出现腹泻。 |
2 | 盐 酸 | 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 盐酸属强酸,会破坏土壤的酸碱度,会造成植被的大量死亡 | 急性毒性:吸入-大鼠 LC50: 3124 PPM/1 小时; 吸入-小鼠 LD50: 1108 PPM/1 小时刺激数据:眼睛- 兔子 5 毫克/ 30秒轻度 毒性分级:高毒 |
3 | 氢氧化钠 | 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 氢氧化钠属强碱,会破坏土壤的酸碱度,会造成植被的大量死亡 | LC50:无资料; 家兔经眼:1%重度刺激。家兔经皮:50mg/24 小时,重度刺激。 |
续表3-3 主要危险物质特性数据一览表
名称 项目 | 机油 | |
物理化学性质 | 分子式 | 基础油+添加剂(清净剂,极压抗磨剂,油性剂,摩擦改进剂,粘度指数改进剂,防锈剂,降凝剂,抗泡剂,抗乳化剂,乳化剂等) |
外观 | 油状液体,淡黄色至褐色,无气味或略带异味 | |
分子量 | 230~500 | |
相对密度 | 0.85 | |
燃烧性 | 可燃 | |
闪点(℃) | 76℃ | |
引燃温度(℃) | 248℃ | |
危 险 性 | 爆炸极限(v%) | - |
燃烧热(kJ/mol) | 可燃 | |
危险特性 | 遇明火、高热可燃 | |
毒 性 特 征 |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mg/m3) | - |
居住区最高允许浓度(mg/m3) | - | |
车间最高允许浓度 (mg/m3) | - | |
LC50(mg/m3) | - | |
LD50(mg/m3) | - | |
中毒途径及健康危害 | 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慢接触着,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皮肤接触后后应及时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后应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并就医;食如者应饮足量温水,催吐,并就医。 |
续表3-3 主要危险物质特性数据一览表
名称 项目 | 一氧化碳 | |
物理化学性质 | 分子式 | CO |
性状 | 无色无味的气体 | |
分子量 | 28.01 | |
相对密度 | 0.793 | |
溶解性 | 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极难溶于水。 | |
燃烧性 | 易燃 | |
冰点(℃) | -207℃ | |
沸点(℃) | -190℃ | |
危险特性 | 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产生碳氧血红蛋白,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 | |
毒 性 特 征 | 危险分类 | 低毒 |
居住区最高允许浓度(mg/m3) | 1 | |
车间最高允许浓度(mg/m3) | 30 | |
LC50(mg/m3) | - | |
LD50(mg/kg) | - | |
中毒途径及健康危害 | 侵入途径:吸入。 |
续表3-3 主要危险物质特性数据一览表
名称 项目 | 二甲苯 | |
物理化学性质 | 分子式 | C8H10;C6H4(CH3)2 |
性状 | 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气味 | |
分子量 | 106.17 | |
相对密度 | 相对密度(水=1) 0.81 | |
溶解性 |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 、醚多数有机溶剂 | |
燃烧性 | 易燃 | |
沸点(℃) | 138.4 | |
熔点(℃) | 13.3 | |
危险特性 |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至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 |
毒 性 特 征 | 危险分类 | 低毒 |
中毒途径及健康危害 |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核武器中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
续表3-3 主要危险物质燃爆特性数据一览表
名称 企业 | 乙醇 |
物理化学性质 | C2H3N |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 |
41.05 | |
(水=1)0.79 (空气=1)1.42 | |
与水混溶,溶于醇等多数有机溶剂 | |
易燃 | |
2 | |
524 | |
危险性 | 3.0~16.0 |
1264.0 | |
第3.3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 |
12663,8h大鼠吸入 | |
2730mg/kg(大鼠经口) 1250mg/kg(兔经皮) | |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乙腈急性中毒发病较氢氰酸慢,可有数小时潜伏期。主要症状为衰弱、无力、面色灰白、恶心、呕吐、腹泻、胸闷等。 | |
低毒 |
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及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消耗及产品情况,确定项目风险等级。本项目环境风险物质为废酸、废矿物油、煤油、矿物油、二甲苯、乙醇等。
Q=q1/Q1+q2/Q2+…+qn/Qn
式中:q1,q2,…,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
Q1,Q2,…,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临界量,t。
⑴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确定
根据本单位统计各危险源的储存情况,本项目涉气风险风险物质最大存在总量与临界量占比之和小于1,储存量见3-4。
表3-4 环境风险物质储存情况
序号 | 物质名称 | 日常最大储量t(折纯) | 临界量(t) |
1 | 硫酸 | 1 | 10 |
2 | 矿物油 | 1 | 2500 |
3 | 煤油 | 0.8 | 2500 |
4 | 二甲苯 | 8 | 10 |
5 | 乙醇 | 1 | 500 |
6 | 废矿物油 | 91 | 2500 |
7 | 石脑油 | 13 | 2500 |
计算过程
Q=q1/Q1+q2/Q2+…+qn/Qn
Q=1/10+1/2500+0.8/2500+8/10+1/500+91/2500+13/2500
=0.1+0.0004+0.00032+0.8+0.002+0.0364+0.0052
=0.94
经计算涉气风险物质Q值小于1,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所以本项目大气环境风险等级为[一般·大气(Q0)]。
⑵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确定
根据本单位统计各危险源的储存情况,本项目涉水风险风险物质最大存在总量与临界量占比之和小于1,储存量见3-5。
表3-5 环境风险物质储存情况
序号 | 物质名称 | 日常最大储量t(折纯) | 临界量(t) |
1 | 硫酸 | 1 | 10 |
2 | 矿物油 | 1 | 2500 |
3 | 煤油 | 0.8 | 2500 |
4 | 二甲苯 | 8 | 10 |
5 | 乙醇 | 1 | 500 |
6 | 废矿物油 | 91 | 2500 |
7 | 石脑油 | 13 | 2500 |
计算过程
Q=q1/Q1+q2/Q2+…+qn/Qn
Q=1/10+1/2500+0.8/2500+8/10+1/500+91/2500+13/2500
=0.1+0.0004+0.00032+0.8+0.002+0.0364+0.0052
=0.94
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所以本项目水环境风险等级为[一般·水(Q0)]。
综上,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本项目有涉水风险物质和涉大气风险物质,所以本项目环境风险等级为一般 [一般·大气(Q0)+ 一般·水(Q0)]。
成立吉林省虹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厂内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对事故的全过程负总责。根据实际情况由一级指挥、二级指挥分级指挥。见表4-1。
表4-1 应急组织形式及构成人员
应急组织形式 | 构成部门 | 相关人员 |
一级指挥 | 厂长 | 欧阳嘉鹏 |
二级指挥 | 办公室主任 | 曹峰 |
厂内紧急保障系统由宣传报道组、现场检查组、监察督导组、综合协调组、技术咨询组、环境监测组、警戒疏散组、灭火救援组8个专业组成,各专业组分别由不同人员构成,紧急状态下归厂内统一指挥,主要承担紧急抢险救助任务。
附图4-1 企业应急组织机构图
分二级设置环境污染事件与突发环境事件指挥机构,一旦发生事故,领导小组即作为事故的指挥机构,对事故进行紧急响应和救援。
发生较大、重大、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由一级指挥担任总指挥,二级指挥担任副指挥,应急小组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和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由二级指挥担任总指挥,应急小组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和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本单位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设置了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具体成员及职责详见表4-2。
表4-2 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情况汇总表
名称 | 职责 | 应急小组职位 | 成员 | 职务 | 手机号码 |
现场指挥组 | 负责重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协调组织整改。 | 一级指挥 | 欧阳嘉鹏 | 厂长 | 15204310007 |
二级指挥 | 曹峰 | 办公室主任 | 19904402011 | ||
技术咨询组 | 负责日常及应急状态下的技术咨询 | 组长 | 陈小兵 | 技术科科长 | 15948323014 |
组员 | 欧阳嘉鹏 | 厂长 | 15204310007 | ||
宣传报道组 | 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事故处理以及相应的对外宣传报道工作;厂内行政办公室负责做好事故影响区域群众的宣传教育,安抚工作,做好紧急情况下的疏散、救治工作。为领导小组提供事故状态时的气象及其预报情况。 | 组长 | 徐景利 | 后勤科长 | 18686626050 |
组员 | 董淑芸 | 后勤科员 | 18043640095 | ||
现场警戒组 | 负责布置安全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在人员疏散区域进行治安巡逻;并负责对现场及周围安全人员进行防护指导、人员疏散及周围物资转移等工作。必要时报指挥部请求支援。 | 组长 | 陈小兵 | 技术科科长 | 15948323014 |
组员 | 曹峰 | 办公室主任 | 19904402011 | ||
抢险救援组 | 组织建立的数据库,为污染与破坏事故处置提供技术支持,提供主要污染物的毒性及消解方法,分析污染现状及趋势。负责联络消防部门协助现场处置、防控保障;现场灭火、现场伤员的搜救、设备容器的冷却、抢救伤员及事故后对被污染区域的洗消工作。消防人员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穿全身防护服。 | 组长 | 徐景利 | 后勤科长 | 18686626050 |
组员 | 欧阳嘉鹏 | 厂长 | 15204310007 | ||
环境监测组 | 负责日常及事故状态下以及事故后的跟踪主要污染物的定性、定量检测,确定危险物质的成分、浓度及相应扩散模式,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制定环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为事故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 组长 | 陈小兵 | 技术科科长 | 15948323014 |
组员 | 李立全 | 销售科长 | 19904402022 | ||
医疗救护组 | 负责在现场附近的安全区域内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护送重伤人员至医院进一步治疗。 | 组长 | 曹峰 | 办公室主任 | 19904402011 |
组员 | 董淑芸 | 后勤科员 | 18043640095 | ||
机动组 | 负责对各小组职责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并为事故处理提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咨询、技术、机动成员。 | 组长 | 李立全 | 销售科长 | 19904402022 |
组员 | 徐景利 | 后勤科长 | 18686626050 | ||
善后处理组 | 负责做好与上级以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以及污染与破坏事故的上报工作。 | 组长 | 欧阳嘉鹏 | 厂长 | 15204310007 |
组员 | 曹峰 | 办公室主任 | 19904402011 | ||
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15204310007 |
根据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危险源的特征情况,采取的具体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及预防措施情况见表5-1。
表5-1 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危险源监控一览表
装置区名称 | 配备的设备及设施 | 说明 |
废乳化液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站 | 操作规程 | 操作规程、避免造作失误造成废水超标排放 |
污水处理厂平面图 | 平面示意图,标明危险物质位置、应急池位置 | |
生产工艺流程图 | 提高员工的生产工艺理论水平 | |
导流槽 | 可将废液处理站内泄露的危险物质导流入应急池,回送入废液储槽内。 | |
应急池 | 70m³应急池,泄露出车间的危险化学品、废液可通过导流槽进入应急池 | |
原料暂存区 | 废酸暂存区围堰 | 收集泄露的废酸 |
废碱暂存区围堰 | 收集泄露的废碱 | |
废油桶暂存区围堰 | 收集泄露的废油 | |
废乳化液暂存区围堰 | 收集泄露的废乳化液 | |
废油暂存区围堰 | 收集泄露的废油 | |
废有机溶剂暂存区围堰 | 收集泄露的废有机溶剂 | |
有机溶剂成品暂存区围堰 | 收集泄露的有机溶剂 | |
导流槽 | 可将废液处理站内泄露的危险物质导流入集液池,回送入废液储槽内。 | |
围堰 | 危险废物暂存区围堰 | |
应急池 | 120m³应急池,泄露出车间的危险化学品、废液可通过导流槽进入应急池 | |
危废暂存区 | 防渗地面 | 防止危废泄露污染土壤。 |
沙袋 | 应急时与防渗地面构筑围堰,收集泄露的危废 |
表5-2 公司应急物资一览表
序号 | 种类 | 数量 | 负责人 | 电话 | 存放位置 |
1 | 灭火器 | 30个 | 欧阳嘉鹏 | 15204310007 | 生产,储存区 |
2 | 防护服 | 10套 | 工具室 | ||
3 | 沙子 | 20袋 | 各个出口 | ||
4 | 吸收棉 | 20包 | 各个出口 | ||
5 | 锯末 | 20袋 | 各个出口 | ||
6 | 土 | 10立 | 厂区院里 | ||
7 | 酸 | 1吨 | 储存区 | ||
8 | 碱 | 1吨 | 储存区 |
公司应按应急救援方案补充配备泵、堵漏吸附材料和用具、罐车联系方式等应急物资,确保应急需要。
所谓预警行动,即为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预警级别由低到高,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颜色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本单位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详见表5-3。
表5-3 本单位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一览表
预 警 的 条 件 | (1)在危险源排查时发现存在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的重大危险源时,应及时预警。 (2)收到的环境信息证明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立即进入预警状态。 ①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②发布预警公告。 ③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④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立即委托环境监测单位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⑤针对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⑥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3)发布预警公告须经上级应急指挥部和上级批准,预警公告的内容主要包括:突发环境事件名称、预警级别、预警区域或场所、预警期起止时间、影响估计、拟采取的应对措施和发布机关等。预警公告发布后,需要变更预警内容的应当及时发布变更公告。 当突发性突发环境事件已经发生,但尚未达到一般(Ⅳ级)预警标准时,所在部门、车间应向安全管理部有关领导预警;当达到一般(Ⅳ级)预警标准时环境安全健康质量部应立即启动本级应急预案,并向安全管理部报告;当超过一般(Ⅳ级)预警标准时,尚未达到较重(Ⅲ级)预警标准时,安全管理部向上级领导预警,厂长向地方环保部门报告预警;当达到较重(Ⅲ级)预警标准时,安全管理部立即启动厂内突发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向厂长及以上级别报告;当超过较重(Ⅲ级)以上预警标准时,环保部门立即启动和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向省、市、地方环保部门报告以及同级政府报告。 |
预 警 的 方 式 、 方 法 | (1)预警的方式可通过管理人员或现场其他施工人员的报警、警示等。 (2)发布预警公告。 (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指令应急小组进入应急状态,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7)对确定的重大风险源及时告知相关人员,并进行安全技术方面的交底。重大风险源不能及时消除时应立即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
本单位按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国家有关规定,明确信息报告时限和发布的程序、内容和方式如下。
任何人发现突发环境事故,应立即向部门负责人及安全环保部报告,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要及时向厂长(欧阳嘉鹏)(15204310007)及办公室主任(曹峰)(19904402011)通报。信息报告与通知的相关方式、程序详见表6-1。
对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厂长、主管领导、应急组各成员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赶赴现场,组织人员的抢救和事态控制。
表6-1 本单位应急、预警的相关方式、程序汇总表
▲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 15204310007 | ||
▲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 |
| ||
▲报警系统型式 | 日常巡检、警示灯 | ▲报警系统位置 | 车间 |
▲报警系统操作程序 | 人员巡检,查看设备是否泄漏 | ||
▲通告型式 | 电联 | ▲报警型式 | 电联 |
▲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救的方式 | 电联 |
按照《吉林省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有关规定,凡发生环境污染与破坏事件,必须立即上报,建立报告制度。一般及一般以上事件必须报地方环保部门,同时报告至同级政府;重大事件报省市环保局,同时报同级政府部门;特大环保事件还要同时报国家环保部及同级政府部门。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
初报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后首次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事件发展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完毕后上报。
初报:发现事故起,1小时内上报,可通过电话、传真、直接派人等方式。报告内容包括:应当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监测数据、人员受害情况、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受影响情况、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初步情况,并协助相关部门提供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件影响的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示意图。
续报:初报:发现事故起,6小时内上报,应当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处置进展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应当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事件潜在或者间接危害以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应当采用传真、邮寄和面呈等方式书面报告;情况紧急时,初报可通过电话报告,但应当及时补充书面报告。
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工作中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给予通报批评;造成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纪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事故影响程度在事故状态下本厂的通报情况见下表:
表6-2 本单位通报情况一览表
序号 | 受影响的区域 | 通报方式 | 联系方式 | 事故内容 | 防护措施 |
1 | 事故或泄漏可以被第一反应人控制,一般不需要外部援助。除所涉及的设施及其邻近设施的人员外,不需要额外撤离其他人员。事故限制在单位内的小区域范围内,不立即对生命财产构成威胁(单个生产装置发生固态污染物泄漏;可以很快扑灭的小型火灾;可以很快隔离、控制和清理的危险废物小型泄漏)。 | 电联 | 技术科长 陈小兵15948323014 | 废液、废酸少量泄漏 | 脱脂棉、锯末、NaCO3、收容器 |
2 | 较大范围的事故,限制在单位内的现场周边地区或只有有限的扩散范围,影响到相邻的生产单元(废油桶、管线起火,有较多的危险废物泄漏,但可以安全隔离);或较大威胁的事故,该事故对生命和财产构成潜在威胁,周边区域的人员需要有限撤离。液态污染物在某个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范围内以面状方式扩散。 | 电联 | 办公室主任 曹峰 19904402011 | 污水处理站不能正常运行 | 应急槽、应急池 |
3 | 事故范围大,难以控制,超出了本单位的范围,使临近的单位受到影响,或者产生连锁反应,影响事故现场之外的周围地区(危险废物大量溢出并向下游河流快速扩散);或危害严重,对生命和财产构成极端威胁,可能需要大范围撤离;或需要外部力量,如政府派专家、资源进行支援的事故。 | 电联 | 厂长 欧阳嘉鹏15204310007 | 废酸、废碱大量泄漏、废液大量泄漏 | 应急池 |
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以下事故时,应当启动应急预案:
⑴废酸、废碱、废溶剂、废机油泄漏
废酸、废碱、废溶剂、废机油储存区大量泄漏,导致厂区外大气污染或者水体污染。
⑵废乳化液处理车间内废液泄漏
废乳化液大量泄漏,可能溢出厂区外,对外环境造成污染。
⑶污水处理工艺失效
如污水处理工艺失效,可能导致出水水质不达标,对区域污水处理厂造成较大冲击,导致受纳水体受到污染。
表7-1 废机油、煤油、有机溶剂泄漏、火灾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措施说明
污染物名称 | 废机油、煤油、有机溶剂泄漏 | 性质 | 易燃,具刺激性 |
事故类型 | 废机油、煤油泄漏、有机溶剂火灾事故 | ||
事故可控性 | 影响到周围环境水体、大气或土壤 | 严重程度 | Ⅱ-Ⅲ级 |
影响范围 | 厂内 | ||
1、切断污染源的基本方案 | 将泄漏的废机油、煤油、有机溶剂桶内的油用泵转移至空桶内。 | ||
2、防止污染物向外扩散的设施与措施及启动程序 |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转移至空桶内,回收。 小量泄漏:用沙土吸收。收集至容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大量泄漏:通过导流槽流入应急池内收集。 | ||
3、防止事故废水进入外环境而设立的事故应急池的启用程序 | 事故状态下,首先利用围堰、导流槽将消防废水控制在应急池内,事故消除后用罐车抽出,应急监测组要对消防废水进行监测,为事故废水的处理提供依据。 | ||
4、事故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伴生/次生污染的消除方案 | 机油泄漏遇明火可引发火灾,污染环境,同时抢险人员注意安全防护等 | ||
5、应急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及工具(可获得性说明) | 药剂:稀释水、人员防护服等; 工具:干粉灭火器、水泵、应急池等; | ||
6、危险区的设定 | 根据事故现场水和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具有刺激性的区域划定为危险区 | ||
7、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 | 根据当天风向及污染物扩散程度来进行划定,机油火灾会产生CO,下风向可能会受到CO气体的影响 | ||
8、事故现场隔离方法 | 详见事故下不同风向撤离路线图; | ||
9、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及安置地点 | 事故现场的人员清点由各个班组的班长负责,撤离方式、路线及安置地点见附图; | ||
10、人员的救援方式、方法及安全保护措施 |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 ||
11、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及物质保障供应程序 | 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
表7-2 废乳化液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说明
污染物名称 | 废乳化液 | 性质 | 毒性 |
事故类型 | 废乳化液装置泄漏 | ||
事故可控性 | 可控制在厂内 | 严重程度 | Ⅲ级 |
影响范围 | 厂内 | ||
1、切断污染源的基本方案 | 立即对泄漏处进行堵漏,泄露的废乳化液通过导流槽进入应急池收集; | ||
2、防止事故废水进入外环境而设立的事故应急池的启用程序 | 通过导流槽流入应急池内收集;大量泄露通过导流槽流入应急池后,重新泵入废乳化液处理装置。 | ||
3、需要其他措施的说明 | 由于厂内废液经上述处理办法将事故可以控制在厂内,故无需其他措施; | ||
4、其他 | - |
表7-3 废酸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说明
污染物名称 | 废H2SO4、HNO3、HCL等 | 性质 | 腐蚀性、人员灼伤 |
事故类型 | 废酸泄漏事故 | ||
事故可控性 | 可控制在厂内 | 严重程度 | Ⅲ级 |
影响范围 | 厂内 | ||
1、切断污染源的基本方案 | 立即对泄漏处进行堵漏,将废酸桶内的废酸泵送至临时收容器; | ||
2、防止事故废水进入外环境而设立的事故应急池的启用程序 | 通过导流槽流入应急池内收集。 | ||
3、事故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伴生/次生污染的消除方案 | 收容的废液由厂区内部自行处理,吸附废液的脱脂棉、废锯末送有资质单位处置; | ||
4、应急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及工具(可获得性说明) | 药剂:NaCO3等; 工具:应急池、泵、脱脂棉、锯末等; | ||
5、人员的救援方式、方法及安全保护措施 | 皮肤接触:大量硫酸与皮肤接触需要先用干布吸去,不能用力按、擦,否则会擦掉皮肤;少量硫酸接触无需用干布,用大量冷水冲洗,再用3%-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用大量冷水冲洗剩余液体,最后再用NaHCO3溶液涂于患处,最后用0.01%的苏打水(或稀氨水)浸泡,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 ||
6、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及物质保障供应程序 | 工作人员须穿戴耐酸工作服、橡皮围裙、长统靴、手套及防护眼镜和口罩。 |
表7-4 废碱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说明
污染物名称 | 废NaOH、碳酸类碱性物质 | 性质 | 腐蚀性、人员灼伤 |
事故类型 | 废碱泄漏事故 | ||
事故可控性 | 可控制在厂内 | 严重程度 | Ⅲ级 |
影响范围 | 厂内 | ||
1、切断污染源的基本方案 | 立即对泄漏处进行堵漏,将废碱桶内的废碱泵送至临时收容器; | ||
2、防止事故废水进入外环境而设立的事故应急池的启用程序 | 通过导流槽流入应急池内收集。 | ||
3、事故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伴生/次生污染的消除方案 | 收容的废液由厂区内部自行处理,吸附废液的脱脂棉、锯末送有资质单位处置; | ||
4、应急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及工具(可获得性说明) | 药剂:草酸等; 工具:槽车、泵、脱脂棉、锯末等; | ||
5、人员的救援方式、方法及安全保护措施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到厂内医务室作进一步处理;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 ||
6、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及物质保障供应程序 |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
表7-5 污水处理厂工艺失效事故应急救援措施说明
污染物名称 | COD、NH3-N等 | 性质 | - |
事故类型 | 污水处理厂工艺失效 | ||
事故可控性 | 可能溢出厂外 | 严重程度 | Ⅲ级 |
影响范围 | 厂外 | ||
1、切断污染源的基本方案 | 立即停止生产,关闭污水总排口阀门。 | ||
2、防止事故废水进入外环境而设立的事故应急池的启用程序 | 立即关闭厂内污水总排放口阀门,立即停止生产,废水泵送至厂内的事故池临时储存;若事故池容积不够,可暂存在调节池内,待故障处理结束后进行处理。 | ||
3、应急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及工具(可获得性说明) | 工具:事故池、泵。 |
针对本单位的事故情况及本公司的监测能力分析,本单位日常及应急状态下对水环境及大气环境委托当地环境监测部门进行监测,具体监测部门如下表。
表8-1 应急状态下环境监测机构联系人通讯录
序号 | 工作公司 | 职务 | 电话 |
1 | 农安县环境监测站 | 环境监测 | 0431-83226204 |
2 | 长春市环境监测站 | 环境监测 | 0431-85302074 |
3 | 吉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 环境监测 | 0431-87628621 |
监测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立即布设采样点,利用检测器和便携式监测仪器等快速检测手段鉴别、鉴定污染物种类,并给出定量或半定量的监测结果。现场无法鉴定的或测定的项目应立即将样品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污染程度和可能污染的范围并提出处理处置建议,并向领导小组汇报,直至事故污染消失警报解除。
重大环境危险事故发生、抢险应急的同时,环境监测队负责监测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检测,掌握超标污水扩散区域,附近水系分布及流向;对厂区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化验,采取一切措施降低污染物浓度直至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⑴监测项目
监测因子主要为pH、SS、COD、BOD5、NH3-N、石油类、总氮、总磷。
⑵监测时间和频次
按照事故持续时间决定监测时间,根据事故严重性确定监测频次。一般情况下监测频次为至少1次/h。随事故控制减弱,适当减少监测频次。
⑶监测点布设
若污水处理站由于各种故障造成超标污水大量排放,应于应急池布设一个监测点;具体监测点布设情况见表8-2。
表8-2 应急状态下监测点布设情况表
污染源 | 监测点位 | 项目 | 去向 |
消防废水 | 应急池 | pH、SS、COD、BOD5、NH3-N、石油类、总氮、总磷 | 有资质单位 |
针对公司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具体监测方案详见表8-3。
表8-3 监测方案
事故类型 | 本厂发生火灾事故 |
监测目的 | 掌握污染因子的浓度情况,波及范围,为有关部门提出采取相关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
监测因子 (可根据事故具体情况适当删减) | ⑴大气:CO。 ⑵事故水:对事故水收集后,需对其进行监测,pH、BOD5、COD、石油类、氨氮等。 ⑶地下水: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石油类等。 ⑷土壤:pH、Hg、Cd、Pb、As、Cr、Cu等。 |
监测点位 (可根据事故具体情况适当删减) | ⑴大气:①事故所在地在当季主导风向上风向500m处;②事故所在地;③事故所在地在当季主导风向下风向500m处。 ⑵事故水:收集后的储存。 ⑶地下水:事故所在地附近2-3口深井。 ⑷土壤:事故所在地。 |
监测方法 (可根据事故具体情况适当简化) | ⑴大气:参见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⑵事故水:参见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⑶地下水:参见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⑷土壤:《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36600-2018)》。 |
针对本单位可能出现事故的事故现场的保护与洗消情况详见下表。
表9-1 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情况表
事故名称(一) | 废油、煤油、有机溶剂桶泄漏火灾 | ||
设备工具和物资 | 导流沟、灭火器、消防栓、应急池 | ||
现场负责人 | 陈小兵 | 专业队伍情况 | 厂内抢险救护组 |
1、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 禁止无关人员携带火种进入现场,造成泄漏的废油、煤油发生火灾。 | ||
2、现场净化方式、方法 | 事故后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应急行动人员和受污染设备、土壤、手套及废油抹布收集至空桶,送至有资质公司处理。 | ||
3、洗消后二次污染的防治方案 | 进行水环境跟踪监测,在附近地下水取样监测,避免泄露柴油对外环境造成水体污染 |
续表9-1 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情况表
事故名称(二) | 废乳化液泄漏 | ||
设备工具和物资 | 导流沟、脱脂棉、锯末、收容器、应急池等 | ||
现场负责人 | 陈小兵 | 专业队伍情况 | 厂内抢险救护组 |
1、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 立即停止该车间的运行,应急队员首先切断泄漏源,避免非应急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以免造成人身伤害。 | ||
2、现场净化方式、方法 | 少量废液泄漏用沙土做成围堰,将废液围在围堰内,由泵打入空桶等收容器内,剩余废液用脱脂棉、锯末吸收;大量泄漏用应急池收集,事故后再进入生产线处理。 | ||
3、洗消后二次污染的防治方案 | 进行跟踪监测,避免泄漏液进入水体和土壤,造成水资源污染和土壤污染。 |
续表9-1 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情况表
事故名称(三) | 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行 | ||
设备工具和物资 | 应急池、水泵 | ||
现场负责人 | 陈小兵 | 专业队伍情况 | 厂内抢险救护组 |
1、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 立即关闭厂内污水总排放口阀门。 | ||
2、现场净化方式、方法 | 将管道内的废水排入应急池临时储存,防止溢出厂外。 | ||
3、洗消后二次污染的防治方案 | 事故后,应急池内的未处理的废水泵送入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 |
续表9-1 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情况表
事故名称(四) | 废酸、废碱等泄漏 | ||
设备工具和物资 | 导流沟、脱脂棉、锯末、收容器等 | ||
现场负责人 | 陈小兵 | 专业队伍情况 | 厂内抢险救护组 |
1、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 应急队员首先切断泄漏源,将围堰内剩余的废液收集进容器内,避免非应急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以免造成人身伤害。 | ||
2、现场净化方式、方法 | 废酸泄漏通过导流槽排入应急池,用NaCO3中和,中和后的废液由泵打入污水处理站处理,剩余废液用脱脂棉、锯末吸收;废碱泄漏通过导流槽排入应急池,用草酸中和,中和后的废液由泵污水处理站处理,剩余废液用脱脂棉、锯末吸收。 | ||
3、洗消后二次污染的防治方案 | 进行跟踪监测,避免泄漏液进入水体和土壤,造成水资源污染和土壤污染。 |
针对本单位的应急事故情况,对应急终止的条件、程序及跟踪监测等情况做如下方案。
表10-1 应急终止方案表
事故名称(一) | 泄漏事件 |
应急终止的条件 | ⑴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⑵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⑶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⑷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
应急终止的程序 | ⑴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公司提出,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 ⑵现场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⑶应急状态终止后,应根据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 |
应急状态终止后,继续进行跟踪环境监测和评估方案 | ⑴总排口取样进一步进行跟踪监测; ⑵跟踪监测数据提出评估方案。 |
表10-2 应急终止方案表
事故名称(二) | 火灾事件 |
应急终止的条件 | ⑴火势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⑵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⑶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⑷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
应急终止的程序 | ⑴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公司提出,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 ⑵现场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⑶应急状态终止后,应根据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 |
应急状态终止后,继续进行跟踪环境监测和评估方案 | ⑴进一步进行跟踪监测; ⑵总排口或围堤取样进一步进行跟踪水环境中COD的监测; ⑶跟踪监测数据提出评估方案。 |
本单位应急终止后,参照下表的格式对事故进行终止于总结。
表11-1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表
1、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 |
2、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 |
3、应急过程评价: |
4、事故原因调查: |
5、环境应急总结报告的编制 |
6、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订 |
7、事故损失调查与责任认定 |
本单位在出现应急事故后,将参照以下表格进行善后处置工作。
表12-1 本单位应急事故善后处置情况表
1、受灾人员安置与赔偿 | 人员姓名 | 联系方式 | 安置情况 | 赔偿情况 | |||
2、组织专家对突发环境事件中长期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提出补偿和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建议 | |||||||
专家组长姓名 | 联系方式 | ||||||
来自单位 | 职务 | ||||||
对突发环境事件中长期环境影响的评估意见: | |||||||
补偿和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建议: | |||||||
专家姓名 | 联系方式 | ||||||
来自单位 | 职务 | ||||||
对突发环境事件中长期环境影响的评估意见: | |||||||
补偿和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建议: | |||||||
专家姓名 | 联系方式 | ||||||
来自单位 | 职务 | ||||||
对突发环境事件中长期环境影响的评估意见: | |||||||
补偿和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建议: | |||||||
专家组汇总意见: |
(一)培训对象的能力素质评估
本单位通过对单位内职工的谈话调查以及对周边工厂企业、社区、村落的走访调查,对以上人员做如下事故应急能力素质评估。
表13-1 培训对象的事故应急能力素质评估表
1、本单位员工的事故应急能力素质评估情况(采用打分制,≤1分为素质较低;2、3分为及格;4分为较好;5分为很好): |
⑴是否了解本单位的危险源是什么?(1分) ⑵是否了解本单位危险源的危险物质是什么?(1分) ⑶危险物质有什么危害性?(1分) ⑷发现事故时该怎么办?(1分) ⑸身处事故时该怎么办?(1分) |
本单位员工综合评估情况: |
2、周边工厂企业、社区、村落人员的事故应急能力素质评估:(采用打分制,≤1分为素质较低;2分为及格;3分为较好) |
⑴是否知道吉林省虹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存在环境风险?(1分) ⑵是否了解吉林省虹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危险源是什么?(1分) ⑶当遇到吉林省虹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出现事故时该怎么办?(1分) |
周边企业、社区、村落人员综合评估情况: |
(二)培训情况
表13-2 培训方案表
序号 | 培训对象 | 培训内容 | 培训周期 |
1 | 应急救援人员 | 定期演练,熟悉发生废液泄漏事故、HCL泄漏事故如何堵漏;如何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 一年/次 |
2 | 本单位员工 | 发生事故后如何撤离、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 半年/次 |
3 | 运输司机 | 交通运输路线中物料泄漏,如何收集、处理 | 半年/次 |
4 | 监测人员 | 对HCl气体、废水进行应急监测 | 半年/次 |
5 | 外部公众 | 与厂内事故演练联动,对公司事故应急能力素质评估 | 一年/次 |
本单位将针对每次培训内容,对培训情况进行记录与考核,并填写下表。
表13-3 培训考核记录表
1、培训题目 | |
2、培训内容简述 | |
3、培训出席情况及未到人员名单 | |
4、培训人员对于本次培训的意见和建议 | |
5、本次培训需要课后考核的要点内容 | |
6、考核情况 | |
7、总结 |
本单位应急事故演习一年一次,具体方案内容详见下表。
表13-4演习方案表
演习时间 | 年 月 日 | 演习地点 | 污水处理站 |
演习联动 | 演练前1-2天,电话通知全厂职工,提前2-3天进行信息披露,演习内容及时间以告示的形式粘贴至厂区周围500m范围内企业的告示栏中,并电话通知小区物业管理部门,信息尽量覆盖小区内所有居民;以信函或电话的形式通知厂区周围500m内的企业单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尽量协调政府及周围小区、企业单位并参与到演习过程中,保障风险事故演习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 ||
演习准备 | ⑴演练前1-2天,用电话通知全厂职工及企业周边群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⑵策划组对评价人员进行培训,让其熟悉企业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和评价标准; ⑶培训所有参演人员,熟悉并遵守演练现场规则; ⑷采购部门准备好模拟演练响应效果的物品和器材; ⑸演练前,策划人员将通讯录发放给控制人员和评价人员; ⑹评价组准备好摄像器材,以便进行拍摄图片及摄像,做好资料搜集和整理。 | ||
演习内容 | ⑴警戒与治安:展示维护警戒区域秩序,控制交通流量,控制疏散区和安置区交通出入口的组织能力和资源,要求责任方具备维护治安、管制疏散区域交通道口的能力,强调交通控制点设置、执法人员配备和路障清理等活动的管理; ⑵紧急医疗服务:展示有关现场急救处置、转运伤员的工作程序,交通工具、设施和服务人员的准备情况,以及医护人员、医疗设施的准备情况,要求应急组织具备将伤病人员运往医疗机构的能力和为伤病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 ⑶泄漏物控制:展示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危险品溢漏,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的能力,要求应急组织具备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泄漏物进行围堵、收容、清洗的能力; ⑷消防与抢险:展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发展,及时扑灭火源的能力,要求应急组织具备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组织扑灭火源,有效控制事故的能力; ⑸撤离与疏散:展示撤离、疏散程序以及服务人员的准备情况,要求应急组织具备安排疏散路线、交通工具、目的地的能力以及对疏散人员交通控制、引导、自身防护措施、治安、避免恐慌情绪的能力并对人群疏散进行跟踪、记录。 结合《吉林省虹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全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预案演练,使员工熟悉应急程序,器材使用,污染物洗消以及隔离疏散等相关知识。 |
(一)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的通讯方式
表14-1 应急电话一览表
职位 | 姓名 | 联系电话号码 |
厂长 | 欧阳嘉鹏 | 15204310007 |
办公室主任 | 曹峰 | 19904402011 |
技术科科长 | 陈小兵 | 15948323014 |
后勤科长 | 徐景利 | 18686626050 |
后勤科员 | 董淑芸 | 18043640095 |
销售科长 | 李立全 | 19904402022 |
表14-2 环境应急专家通讯录
序号 | 姓名 | 工作单位 | 移动电话 | 办公电话 |
1 | 孙世军 | 东北师范大学 | 13019107622 | — |
2 | 孙李立 | 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 | 13894867863 | 85629041 |
3 | 王红 | 吉林省中实环保工程开发有限公司 | 13039046080 | 86785506 |
表14-3 环境监测机构联系人通讯录
序号 | 工作公司 | 职务 | 电话 |
1 | 农安县环境监测站 | 环境监测 | 0431-83226204 |
2 | 长春市环境监测站 | 环境监测 | 0431-85302074 |
3 | 吉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 环境监测 | 0431-87628621 |
表14-4 公司外部救援单位
救援单位 | 电话 | 地址 |
农安县环保局 | 83226533 | 农安县农安镇龙湖路 |
农安县政府 | 83223775 | 农安县农安镇兴华路1555号 |
农安县人民医院 | 120 | 长春市农安县农安大路98号 |
长春市吉大三院 | 120或85656921 | 长春市二道区自由大街148号 |
长春市政府 | 88778279 | 长春市人民大街10111号 |
长春市环保局应急中心 | 85378369 | 长春市卫星路7930号 |
长春红十字协会 | 85356555 | 长春市南关区近埠街 |
吉林省政府 | 88904403 | 长春市新发路329号 |
吉林省环保厅应急中心 | 89963169 | 长春市浦东路813号 |
表14-5 本单位应急物资统计一览表
序号 | 种类 | 数量 | 负责人 | 电话 | 存放位置 |
1 | 灭火器 | 30个 | 欧阳嘉鹏 | 15204310007 | 生产,储存区 |
2 | 防护服 | 10套 | 工具室 | ||
3 | 沙子 | 20袋 | 各个出口 | ||
4 | 吸收棉 | 20包 | 各个出口 | ||
5 | 锯末 | 20袋 | 各个出口 | ||
6 | 土 | 10立 | 厂区院里 | ||
7 | 酸 | 1吨 | 储存区 | ||
8 | 碱 | 1吨 | 储存区 |
本单位对于应急专项经费,采用专人负责、专款专项的管理原则,可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及时到位,具体方案如下。
表14-6 本单位应急经费保障方案
经费来源 | 使用范围 | 数量 | 监督管理措施 |
公司内部划拨 | 环境风向事故所用的设备采购、维修;委托外救援单位的应急资金 | -- | 由厂内财务部们进行管理,确保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及时到位 |
本《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作为吉林省虹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境安全的企业标准在本单位内执行,本预案的解释部门为安全环保部,并于公布之日起由负责人签署并报当地环保部门备案后实施。
1、环境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环境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2、环境敏感区
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3、环境保护目标
石油化工企业周边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区。
4、危险物质
指能导致火灾、或中毒等危险的一种物质或者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
5、危险废物
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6、环境污染事件危险源
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污染源,包括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的危险物质以及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等。
7、环境污染事件与突发环境事件
环境污染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由于不可抗力致使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受到干扰,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财富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和环境安全构成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8、分类
指根据环境污染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划分环境污染事件的类别。
9、分级
指按照环境污染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及危害程度,划分环境污染事件的级别。
10、应急准备
应急领导小组在实践允许的条件下,召开应急领导小组会议,下达指令并按照演习规范分配各小组的具体职责,尽量减少损失。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尽可能将事故控制在厂区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11、应急响应
指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12、应急救援
指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件危害和防止事件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件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13、恢复
指在环境污染事件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⑴环评批复;
⑵附图;
版权所有 2018 吉林省虹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吉ICP备18007657号-1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经济开发区西区(烧锅镇)广建路1号
邮编:130217 邮箱:Hongxinhbkj@163.com
官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