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90103135229.png

19904402022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科技助力,治好用好黄河水

上传时间:2023年04月12日 浏览次数: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河南等9省区,其流经区域成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镇。

  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黄河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黄河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

  在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阳光洒在芦苇荡上,成群的鸟儿从空中飞过。湿地修复工程专班工程师王立冬正忙着查看水情,他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在每年3月至7月,根据黄河流量及湿地需求,为保护区内的湿地补水。得益于黄河生态补水和湿地修复项目的启动,保护区已成为鸟类的乐园。

  2023年4月1日《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黄河保护法》提出,国家鼓励、支持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沙运动与调控、防沙治沙、泥沙综合利用、河流动力与河床演变、水土保持、水文、气候、污染防治等方面的重大科技问题研究,加强协同创新,推动关键性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黄河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河南等9省区,其流经区域成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镇。

  “黄河宁,天下平”。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黄河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黄河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

  2022年9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聚焦当前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的短板和弱项,以维护黄河生态安全为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提出了河湖生态保护治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城镇环境治理设施补短板、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五大重点攻坚行动和23项具体任务,成为“十四五”时期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

  随后,科技部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实施方案》提出,通过“实施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攻坚行动”等六大行动,发挥科技创新对黄河保护治理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推动由黄河源头至入海口的全域科学治理。

  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修复加快推进,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据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发布的《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公报(2021年)》,黄河流域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96万平方千米。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率从1990年的41.49%,提高到2021年的67.37%。

  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黄河流域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达87.5%,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黄河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助力全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顺利完成。

  用高科技为黄河“体检”

  大河之治,始于安澜。黄河安澜,不仅靠堤防,更靠人防和技防。

  走进槐荫黄河河务局北店子管理段防汛作战室,段长李煜正通过视频监控开展工程巡查,随着鼠标移动,大到河势全貌、小至水尺刻度都清晰呈现在大屏幕上。

  “一边是重点工程全天候、无死角监控全覆盖视频,一边是无人机和人工巡查同步进行。通过‘三个全覆盖’,我们已逐步形成空地结合、人机结合、立体交叉的巡河模式。”槐荫黄河河务局局长张新说。以前是人工巡河,现在通过实时回传的视频、无人机画面,技术人员可以利用影像资料分析水情,预判可能存在的隐患及薄弱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但让工作更精准高效、便捷安全,也减轻了劳动强度。

  守护黄河安澜,还需要“有口皆查”。

  2020年初,黄河流域排污口排查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时至今日,这个被称为精度最高的黄河大“体检”已进程过半,对黄河的精细化、高质量管理也进入了新阶段。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入河(海)排污口三级排查技术指南》,排查工作模式包括“无人机航测+徒步现场排查+质控攻坚核查”三级排查,六轮质控贯穿全过程。

  第一级排查是指利用无人机遥感航测,在地图上解译所有的疑似排污口和敏感点位,分辨率可达0.1米。同时整合地方历史排污口数据、管网资料等,确定相关点位,通过手机App推送给现场排查人员。第二级排查是要求工作人员每一公里岸线都必须徒步现场排查,不仅要核实推送点位,还要排查无人机识别不了的桥下、林下、水下排污口等。第三级排查是对前两轮排查进行查漏补缺,特别是对人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借助高科技再排查,做到“应查尽查”“有口皆查”,形成排污口“一张图”“一本账”。

  “现场工作组要用足高科技、下足笨功夫,对任务地区入河排污口进行拉网式排查。”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副局长史庆敏说,查排污口既需要工作人员徒步走遍每段排查岸线,又需要调用无人机、无人船、全地形机器人、红外成像仪、暗管探测仪、水质荧光溯源仪等高科技装备投入现场工作。

  技术升级解黄河流域之“渴”

  “虽然黄河流域的基本治理规律与全国其他流域相同,但黄河在治理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对黄河而言,水资源短缺是突出的生态矛盾。”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生态环境部原总工程师张波说。一组数据,足见黄河流域之“渴”:水资源总量仅为长江的7%,却承担了全国12%的人口、17%的耕地、50多个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水资源利用率高达8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

  为此,张波指出,要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理念,扭转黄河流域缺水地区盲目发展大量高耗水行业的做法。

  黄河流域是我国煤炭生产潜力最大的区域,煤炭年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70%。国家规划的14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有9个在黄河沿线分布。

  数据显示,开采1吨煤炭平均要消耗水资源约2吨。面对水资源短缺、环境承载力有限的困境,煤炭开采和煤化工行业势必要进行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节水等先进工艺技术的应用成为重中之重。

  “有多少汤泡多少馍”,在高耗水产业转型方面,各企业正在进行大量的技术探索和产业升级。“如宁夏宝丰能源公司规模化探索绿氢、绿氧与煤化工耦合,中煤能源集团建设榆林‘液态阳光(绿色甲醇)’和‘绿氨’工程示范项目,国家能源集团和延长石油集团启动的碳捕集与储存(CCS)项目等。”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理事长张绍强说。

  对于黄河流域的矿区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彭苏萍建议,在沟壑深陷地带,可通过矿区环境与生态再造,建立人工湿地、湖泊区,构建耕地区、草灌区、森林区,打造以生态重建为中心的农林观光及农业生态区。在黄土高原,可打造现代农业体验与有机绿色农产品基地,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与农产品的高效增产。在沙漠区,可利用集成无人机飞播与生态监测关键技术,构建中草药种植示范区。

版权所有  2018 吉林省虹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吉ICP备18007657号-1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经济开发区西区(烧锅镇)广建路1号
邮编:130217   邮箱:kefu@hongxinhbkj.com

  • 1547533455-wps图片.png

    官网二维码

  • 6.jpg

    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

QQ截图2019010313522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