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90103135229.png

19904402022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知识

日本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有何借鉴之处

上传时间:2019年01月10日 浏览次数: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发展循环经济的国家,在“环境立国”战略的引导下,日本政府把环境保护推到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2000年,日本国会正式通过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2002年12月日本政府内阁会议通过了《日本生物资源综合战略》。这2部法典的颁布标志着建立循环型社会正式确定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农业循环经济作为循环经济理论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在日本各地迅速发展起来。

  1. 一、日本多元化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日本各地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其中滋贺县爱东町的农业循环经济最为典型。爱东町的农业循环经济经历了4个时期:①基础时期:1976—1991年的回收各类生活废弃物、促进资源循环再利用阶段。②探索时期:1992—1997年的废食用油生物燃油化、资源循环再利用阶段。③转型时期:1998—2001年利用稻田转作油菜、发展生物资源循环利用阶段。④腾飞时期:2002年至今的生物资源综合发展阶段。从2002年开始,爱东町农业循环经济形成了以发展油菜生产和综合利用为核心内容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 二、日本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经验

    1、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法律保障日本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认识到法律对社会发展的指引和依托作用,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就相继颁布了与环境保护、废弃物治理有关的法律。90年代开始,日本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构建了完善的循环农业法律体系,该体系可分为基本法、综合法以及专项法。①基本法:主要包括《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和《食品、农业基本法》。②综合法:主要包括《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和《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③专项法:主要包括《家畜排泄物法》、《肥料管理法(修订)》、《食品废弃物循环利用法》等。这3类法律法规从不同层面搭建起牢固的社会法律框架,为日本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驾护航。

    2、采取必要的经济和行政措施

        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政府支持日本政府从经济、技术和理念等方面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性保障措施,从政策、贷款和税收上给予支持,以鼓励农民进行生态农业投资。日本政府每年增加2000万日元(100日元约合6.62元人民币,2013年)投入,并采取保证金制度、征收环境税、环保援助资金等措施,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此外,根据政策规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环保型农户提供最长期限为12年的10万-200万日元不等的无息贷款。同时,实施农业基本设施建设的农户还会得到政府或农业协会提供的5万-50万日元不等的资金扶持,并减免7%-30%的税收。另一方面,政府和有关部门将一些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高、经营效益好的环保型农户作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典型进行推广,通过典型农户的示范、窗口和辐射作用,引导促进农业循环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增加多渠道的推广和宣传

        培养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公民意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环境、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农户的重视,还需要广大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积极参与。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国民农业循环经济理念的培养,利用互联网、媒体优势,将环保意识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充分调动国民资源循环利用的积极性,使民众认识到建设农业循环经济的责任。在日本,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等循环经济理念家喻户晓,有87%的农户赞成并实行农业经济再循环发展。《食品废弃物循环利用法》等法律,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3. 三、中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较之日本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及过程,中国在基础设施、政策扶持、研发水平、生态环境等方面均有不足,阻碍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

    1、基础设施薄弱

        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中国农业经济实现了连续增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农民生活得到了不断改善,但与日本相比,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硬件配套不全、农村和农民可持续发展、环保理念不强。目前,中国60%左右农民的耕作习惯和耕作方式仍以牲畜、手工为主,机械化程度落后于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产业链短,农产品加工和农民市场化水平低,农产品深加工不成熟,加工率为40%-50%,仅为日本的一半,一线农业生产者获得的比较收益只有日本的67%。此外,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水力灌溉设施不配套,对农业循环经济理解不到位,对绿色清洁生产和农副业产品废弃物循环再利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了解甚少,只有45%的农民了解或知道农业循环经济理念,这阻碍了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2、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和谐社会倡导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了政策保障,但由于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东西部、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国家有限的资金覆盖面不广,政策执行不够有力,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扶持力度与日本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中国政府每年投向农业循环经济的资金只有日本的60%,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服务、人才输出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而作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体,农户存在资金缺乏、信息闭塞、技术落后等问题。

    3、农业科技研发水平较低

        以袁隆平、任正隆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农业科研战线,推动着中国农业经济的快速进步发展,创造了用全球不足9%的土地养活全球近21%人口的奇迹。但与日本相比,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整体不高,科研水平总体落后,农业高新技术研究更是处于起步阶段,这与中国财政在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有直接关系。中国农业科技研发水平较低,不仅表现在科研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上,更重要的是在科研成果及技术转换上。中国农业科研成果的平均转化率仅为30%-40%,同时,中国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重视不够、进展慢、突破少,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4、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中国人口多,人均资源拥有量不足,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环境承载力脆弱和资源不足不期而遇。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占每年GDP的3%-8%。近些年自然灾害不断加剧,地震、雾霾、沙尘暴、干旱、泥石流、洪涝等灾害频发,给农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生态环境问题对于经济落后地区尤为棘手,资金的缺乏和土地资源过载,造成土地荒芜、沙漠化进而引发贫困,资源循环再利用观念淡薄,严重制约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人们往往为了追求短期利益,牺牲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剧了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阻碍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四、日本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中国的启示

    1、建立健全农业循环经济政策法规

        不同于其他经济形式,农业循环经济是政府导向型经济,政府有责任建立起良好的制度和法律环境,使农业经济步入可持续发展之路。首先要构建农业循环经济政策支持体系,完善农业投入政策、土地承包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内容。其次要充分发挥政策的调节作用,适时采取税收、信贷、财政扶持等手段,鼓励农户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障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此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还需要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上给予保障。中国现有的一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立法实践和探索,尚不能形成体系,要加快制定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法规,确保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2、完善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体系和市场体系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财政支持和健全的市场体系。从财政角度,一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资金投入,二要建立国家、集体、个人多渠道融资结构,三要发挥私人资本的作用,鼓励并引导私人资金投资发展循环农业。此外,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优化配置农业资源,引导各地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避免农业循环经济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同时,不能忽视日益稀缺的自然资源,要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如水资源、电资源价格机制,通过建立公共物品的使用付费制度,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恶化的问题。

    3、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关键,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增速器作用。实现技术创新,首先要保障科研经费投入充足,加强农业科研人才的培养,为中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其次要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优化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加强各类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农户之间的交流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加速农业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最后要建立并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如绿色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技术、立体种植和间作套种技术、一体化循环养殖技术等,巩固并提高农村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水平,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4、转变传统观念,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集中各方力量,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快建立绿色经济核算制度,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世界银行推出的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EDP),促进各级政府转变片面追求GDP高增长的传统观念,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通过农科频道、农业电台、宣传画册等进一步宣传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益处,让老百姓成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忠实践行者和拥护者,不断推进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

版权所有  2018 吉林省虹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吉ICP备18007657号-1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经济开发区西区(烧锅镇)广建路1号
邮编:130217   邮箱:kefu@hongxinhbkj.com

  • 1547533455-wps图片.png

    官网二维码

  • 6.jpg

    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

QQ截图20190103135229.png